九州在很早以前应该只是虚指,并没有实际含义,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它才最终成为了代表中国的九大行政区域。
关于九州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:
一、《尚书·禹贡》中的记,有冀州、青州、兖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凉州、雍州等九州;
二、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,“东南曰扬州,正南曰荆州,河南曰豫州,正东曰青州,河东曰兖州,正西曰雍州,东北曰幽州,河内曰冀州,正北曰并州”;
三、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·有始》记载“河、汉之间为豫州,周也。两河之间为冀州,晋也。河、济之间为兖州,卫也。东方为青州,齐也。泗上为徐州,鲁也。东南为扬州,越也。南方为荆州,楚也。西方为雍州,秦也。北方为幽州,燕也。”;
四、《尔雅·释地》里说“两河间曰冀州,河南曰豫州,河西曰雝州,汉南曰荆州,江南曰扬州,济河间曰兖州,济东曰徐州,燕曰幽州,齐曰营州”;
五、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上说“何谓九州?东南神州曰农土,正南次州曰沃土,西南戎州曰淘土,正西弇州曰并土,正中冀州曰中土,西北台州曰肥土,正北泲州曰成土,东北薄州曰隐土,正东阳州曰申土。”
六、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引《河图》说“天有九部八纪,地有九州八柱。东南神州曰晨土,正南昂州曰深土,西南戎州曰滔土,正西弇州曰开土,正中冀州曰白土,西北柱州曰肥土,北方玄州曰成土,东北咸州曰隐土,正东扬州曰信土。”
从这六种版本的内容来看,前四种的说法基本一致,只是在凉州、并州、营州、幽州等地略有争议,而后两种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,很是怪异,其他地方很少提到过。
究竟前四种和后两种说法有着怎样的区别呢?
前四种所指的是周朝以及后来汉晋的疆域描述,范围比较大,而后两种则仅仅指的是山东。
也有人撰文说后两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原貌。不管是真是假,前四种说法早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中国的代名词,所以这里就没有必要再去深究了。
除了这六种之外,还有更神奇的一种说法。
战国时在齐国稷下学宫有一位混生活的老先生,名字叫邹衍。这位先生除了是位学问很高深的儒者以外还是个专业大神棍。
他不仅提出了“五德始终说”,还提出了“大小九州”的概念。
邹大神说天下一共分为九大州,这九大州中的每一个又可以继续划分为九小州,所以在世界上一共存在着八十一州。
中国这一片地方叫做“赤县神州”,是大九州之一,大禹治水时又将赤县神州划分为冀、青、徐、兖、扬、雍等九州。所以新划分出来的小九州是没有资格和大九州同级而列的。
九大州之外各有大海环绕,可谓是“老死不相往来”,又可以将人民肤色、语言、风俗相通,禽兽种类大体接近的地方都可以划到同一个大州里。
这九大州之外又有一个非常大的“大瀛海”。大瀛海之外就是天地会合的地方。
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的版权申明: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,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、盗用以及洗稿,未经同意擅自盗用,将追究到底。
“尧、舜、禹”的继承是“禅让制”,有德、有功者居之,天下为公。
尧帝时期,爆发了“大洪水”,大禹的父亲“鯀”治水无功。到了舜帝掌管天下之时,启用大禹“子承父业”,治理水患。在大禹治水过程中,依据山川形势,将中华大地划分和定义为九个区域,谓之“九州”:
一、冀州
治水开始的地方,包括“龙门、梁山、岐山、太岳山、漳河”。大致包括:山西省、河北省、东北省。
二、兖州
济水和黄河的中间一带。现今的“济南”,就是“济水之南”的意思。区域大约如下:
三、青州
东海到泰山一带,大概如下图:
四、徐州
东边到海、北边到泰山、南边到淮水,之间的地方。大概如下图:
五、扬州
北到淮水、东南到海,一带。大概如下图:
六、荆州
荆山到衡山的南面,一带。大概如下图:
七、豫州
荆山到黄河一带。大概如下图:
八、梁州
华山的南面、西到黑水(岷江上游支流),一带。大概如下图:
九、雍州
西从黑水、东到西河一带。大概如下:
年代太过久远,加上地质运动和河道改道,只能粗略追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