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 雪
唐·柳宗元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名家评价
《东坡题跋》:柳子厚云:“千山鸟飞绝……”人性有隔也哉!殆天所赋,不可及也已。
《对床夜语》:唐人五言四句,除柳子厚《钓雪》一诗之外,极少佳者。
《归叟诗话》:郑谷雪诗云:“江上晚来堪画处,渔人披得一蓑归。”此村学堂中语也,如柳子厚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,孤舟蓑笠翁,独钧寒江雪”此信有格也哉,作诗者当以此为标准。
《唐诗品汇》:刘须溪云:得天趣,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。
《批点唐诗正声》:绝唱,雪景如在目前。
《增订评注唐诗正声》:好雪景,句句妙(末句下)。
《诗薮》:“千山鸟飞绝”二十字,骨力豪上,句格天成,然律以《辋川》诸作,便觉太闹。青莲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”,浑雄之中,多少闲雅。
《而庵说唐诗》:余谓此诗乃子厚在贬时所作以自寓也。当此途穷日短,可以归矣,而犹依泊于此,岂为一官所系耶?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,终亦无所得而已,余岂效此翁者哉!
《唐诗笺要》:柳州气骨迟重,故摹陶、韦不落浮佻。
《诗法易简录》:前二句不沾着“雪”字,而确是雪景,可称空灵,末句一点便足。阮亭论前人雪诗,于此诗尚有遗憾,甚矣诗之难也。
《古唐诗合解》:江寒而鱼伏,岂钓之可得?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?世态寒冷,宦情孤冷,如钓寒江之鱼,终无所得。子厚以自寓也。
《唐诗三百首》:二十字可作二十层,却自一片,故奇。
《筱园诗话》:祖咏“终南阴岭秀”一绝,阮亭最所心赏,然不免气味凡近。柳子厚“千山鸟飞绝”一绝,笔意生峭,远胜祖咏之平,而阮翁反有微词,谓未免近俗。殆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,非公论也。
《唐人绝句精华》:此诗读之便有寒意,故古今传诵不绝。
简单而言,文学有两种水平境界,由其可简捷了当地区分出高手与低手。当然,还有诸多区别的办法,只是它们较为直接、简练、准确。
一者,化神奇为腐朽。通过尽意、终极式的描述,把某个人事物变为更高的、最完美的或最原始的等。从而,它们好像至高无上、无所不能一般。或者,就某些方面至善至美、全知全能似的。例如,上帝、如来、鸿钧、吸血鬼、金刚琢、金箍棒等等。
而在具体运作中,它们必然被诸多事物所根本排斥。那在这些斥力作用下,其就逐渐地衰落了下去。直到平而常之,子虚乌有,甚至万劫不复。比如,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“回头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。其先把杨玉环写到了艳美无敌的境地,之后逐步衰败到了“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”。
为什么所缔造的神乎其神的人事物,在实际运作中,必定是江河日下的趋势呢?简言之,人事物就两个方向,发展与衰落。而那些无可比象的人事物,已经发展到了尽头,无处可进展了。因而,不只剩了一条路,衰落?
而把人事物塑造成至矣尽矣的,恍若已不受其它人事物所限制了。但显然那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象,实质上,其依然被任意物质所排斥。因此在实际的运转中,各种斥力作用就连绵不绝、纷至沓来了。其的神奇,也就逐渐地灰飞烟灭了。
而在取经路上,开始时人事物少,斥力作用不大。因此,还能降妖除魔。可随着诸多人事物的出现,斥力效应越来越大。其必然愈来愈弱,直至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地步了。
如前文的那个例子,杨玉环若是绝美的,又怎会化为泥土?换言之,泥土会是绝美的?这些低手,写诗很幽默的。但可惜,他们自己却不知道。
二者,化腐朽为神奇。通常由平凡的人事物的出发,通过其与物质世界无限的联系性和一体性,而把其体现成了不同凡响的。自然,这要非常高的架构、技艺、字词、韵律等水平。
这种写法的一般表现是,随着不断地进展,逐步积聚成了万川归海或百鸟朝凤之势。
如李白的《清平调》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”。就其的进程,是一种什么态势,不是一目了然?
当然,此诗是化腐为奇的水平。但还相对初级,没有到运斤成风、目无全牛的境地。不过,比《长恨歌》中对杨贵妃的描述高多了,起码高了三千丈。白居易也会写诗,我总在怀疑着!
由通常的情形可知,即便雪虐风饕、堕指裂肤,山林仍然有鸟、路径依然有人。这是常识,就算天寒地冻时,谁见过千山万径鸟飞绝、人踪灭?即使诗中的情景,也非如此,毕竟下文还有渔夫呢!
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。这不打脸吗,前文刚描述了无人之境,就冒出了一个渔翁。这就是化神奇为腐朽的笔法所致,要不断地去衰败所缔造的神奇。否则,怎么进行下去,不只有难乎为继、无法可施了?
实则,这里又在打造神奇。在人烟绝灭之处,出现了一个类人的生物。那是什么,仙,还是鬼?好在,诗文到此结束了。要有下文,那就要一次次地打脸,一次次地衰败。直到一塌糊涂,不可收拾。
再者,前两句千山万径是种宏大的态势,而后两句孤舟独钓是种小家子的情形。显得虎头蛇尾、头重脚轻,不能较好地协调、对应、契合等。
此诗虽流传千载而不衰,但只是化神奇为腐朽的低级水平。可能表示遗憾,但若非这种妖形怪状的东西,怎么广为传唱、千年流“芳”?深透在其中的,是可怜、可笑和可悲!
江雪
柳宗元
千山鸟飞绝
万径人踪灭
孤舟蓑笠翁
独钓寒江雪
远处山岭一座连着一座。如此大的群山,连一只小鸟都没有。万籁俱寂,一种莫名的孤独油然而生。天气寒冷,纷纷扬扬的大雪埋没了所有的路径。天地间只剩白茫茫的一片。没有人的踪迹。
近处,一个老翁,披着蓑,戴着笠。独自驾着扁舟一叶,摇荡在天地间。如苏轼的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。人的渺小可想而知。然而,这一切并不使人惆怅。这个老翁却拥有一份悠闲的心境。他能不畏严寒,独自在江中垂钓。这就给人一种遗世独立。超然物外的风度。
读懂诗人读懂诗。 这种高冷清寂的境界,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。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,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,虽处境孤独,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。全诗明白晓畅,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。
- 上一篇: 老舍是哪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作
- 下一篇: 乐游原古诗,登乐游原与乐游原有什么不同